广告的目的就是销售,事实上,几乎所有从事广告的人都知道这个常识,尽管个别先生或者小姐将美的表现视为至高无上。
可是,最为让人疑惑的不是说出常识,而是运用常识。难道都需要广告人都到上大街小巷去叫卖吆喝吗?显然这也是滑稽的。
从1995年开始,我所经营的公司就开始从事房地产广告的业务。尽管一开始公司就为一间上市公司的积压楼盘进行了有趣的处理并取得可以说是辉煌的业绩,但是,最有代表性的常识性运用的项目是上河城。
上河城所处的位置实际上是这个城市的重点低洼棚户改造区,没有人认为这个区域的房产能够有效销售,更不用说卖出高出同类产品的价格。项目准备期,我们就加入到开发商的拆迁工作中,参观了正在拆迁的旧房小巷的现场。很难想象做广告的人到拆迁现场有什么意义,而事实上,拆迁现场却给予了广告人以常识的联想。1996年底,成都人对房产产品本身似乎没有更为专业的判断,却对于人的行为与动机有好奇心。那些潜在的购房者期待的是究竟在这个破烂的低洼棚户改造区能够发生什么奇迹。而对于那些多少年来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来讲,过去的时光与未来的壮锦都是值得重视的。这里,我们注意到了一个心理常识:对过去的回忆是人的一种几乎无意识的文化存在。当你看到拆迁户对几十上百年的青砖墙依依不舍时,你会意识到也许他们根本就不想离开这个几代人住居过的地方。旧的毕竟去了,剩下一片废墟,可是,情感的因素仍然弥漫在这个空间。所以,在推广创意的会议上,大家很容易受到现实的感染。为什么不可以在这个地块上重建一种值得回忆的文化呢?
这个地块的名字过去叫“上河坝”,我们给项目的新命名只改了一个字,叫“上河城”。这个思路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今后的人们不要断了与这里的历史的联系。为了将这个思路得到明显的表现,我们确定了它的中心广告语:一个充满回忆的新城。当时开发商的一个银行朋友说:你们这样是卖不出去房的,谁会去跟你们回忆什么过去呢?应该叫“府南河上的明珠”。而以后的事实是,对过去的“回忆”成为四十岁左右事业有成的人购房的重要诱因。甚至,当初在这里住的人放言他就买他原来住的那个位置上的房子。我们给予“回忆”的形象表现是几个五十年代的小孩在典型的成都小巷里的留影,以此来唤起购房者的感伤的激情。以后,这个项目的广告语和形象图片成为成都市房地产广告的经典。事实上,上河城一期的销售是迅速的,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1000元。如果说广告在销售中起到了作用,那么,究竟是什么给予了我们以思想呢?看来也简单:就是常识与敏感性。只是这个常识与某种敏感性是有联系的。
在利用常识和敏感性的众多案例中,1999年的“SOHO——我的寓所”这个案子也成为成都市的一个具有普遍影响力的成功范例。
1999年的成都房市竞争异常激烈,究竟什么样的产品能够在市场中得到迅速的销售成为一个问题。我的公司承担着产品定位的任务。熟悉房地产的广告人都清楚,房价总款与首付几乎是销售速度(而销售速度——不是静态利润——是房地产成功的关键)的关键要点。可是,在地价很高的市区,什么样的房子可以实现房价总款和首付的明显降低呢?那就是将房子做小——其实这是常识。房子做小成本降低自然就会导致房价总款和首付的降低。可是,当房子做小到25平方米时,这不是很滑稽吗?
一点也不滑稽。市场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是自由与人力的流动性。关于这个常识引导我们意识到大量的青年人在离开大学进入社会缺乏经济基础的时期仍然是渴望自由自主自立的,尽管他们的收入水平仅仅2000元左右,尽管他们仍然可以得到父母的呵护,但是,他们对自由自主自立仍然渴望倍至。所以在经济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他们也许会想方设法寻找一个自己的空间,不受任何约束,在其中工作、休息与娱乐。首付款20000元左右,按揭月供200-300元,他们一定会用自己积攒的钱,或从父母朋友借来的钱支付首付款,用平时的房租作为按揭月供。我们为此作过调查,那都是在酒吧与这样的购房者聊天。我们没有针对性的数据调查,因为从来没有这样的房产产品的问世。年轻人也从来没有想到会有专门为他们建造的房子。不过,渴望与想象是年轻人的普遍心理,那么,除了数据,我们是否可以依据社会的发展一般状况,依据今天的年轻人的心理特点,依据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工作的状况作常识性的判断,在加上一种同类心理的敏感性,最后,这个项目被确定为小户型楼盘。
针对目标客户群,我们确定了SOHO这个名称。拆开为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可是,当初使用这个名称的原因是因为我是研究美术史的,所以很容易想到美国的苏荷(SOHO)区前卫艺术家的生活历史,这样的空间应该是一个很前卫很开放的空间。
就这样,当我们将广告一推向市场,三天房子就卖完了。经过调查,的确有70%的购房者是我们猜想的年轻人。他们骑着自行车来买房,让人感到非常真实。随后两年,成都市出现了十几个小户型楼盘,形象定位几乎跟着SOHO走,而且销售都还不错——我们开发和创造了一个市场。这时,你真的能体会到常识与敏感性多么的重要——我们几乎就靠的是这些。
广告并不决定销售,但是,好的广告能够促进销售;广告不决定市场的开拓,但是广告能够使新的市场迅速繁荣。这样的广告究竟靠什么来产生呢?我的体会是靠常识,靠敏感性。所以,我的公司的理念是:用智慧推动常识。许多客户说:你们是否可以多多地想点什么神奇的点子,象那些全国有名的策划大师那样,我总是回答:哪有什么神奇的点子,只有常识和对常识的富于敏感性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