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er: 1991

3010 吕澎 1991-03-29 毛旭辉→吕澎 创建于2009/11/19 校程:0

吕兄:近好!

来信及《市场》[ 指杂志《艺术·市场》,吕澎担任执行主编,以书代刊,1990年底出版第一辑,1993年停刊。]收到,感谢!

很高兴你们将在六期推出大毛,我想因此对我的处境将有所改善,当然意义并不仅限于此!

有关问题已做了回答,也不知是否合适,望老兄多加指正或调整。关于你上次来办理收藏的那张画,应该如何写收藏者?你帮我填上算了,我是照广义写的那个成都收藏者填的,可能不对。

寄来了作品反转片《家长三联画》[ 作品信息:《90家长三联》,120x90cmx3,布面油画,1990年。],我想可能用于封面好些。很遗憾,还有一些新画没有精力去整理、拍照,就选了一些去、前年的作品,一个朋友给我拍了一张肖像也一道寄来,不过好像你这次没有提到肖像之事,如不用,你是否可以用在那本书里呢?

知道你近期去长沙老邹那里去了,据说有个“批斗会”,针对你的某些观点,不知效果如何?

昆明书店没有《艺术·市场》卖,我周围的画家都对此刊物很有兴趣,认为很新,而且印刷不错,尽管是黑白,价格还算公道!我想这样,由我来统一邮购一批,每期15—20本(不知出了几期),我不知邮购费多少?另再给一个具体的邮购地址,如果我将钱汇到老邹处让他来帮办一下,行吗?!这样也许把稳一点。

近来忙一些杂事,小津分了新房子,也得弄一下(下次你们来空间就宽多了)。 “家长”还在继续,另还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昆明一些画家的近作,我才寄到老邹处,不知你看到没有。

小津问你好!

顺祝春安!

大毛 1991.3.29

另:你和易丹的《逃避与责任》在昆明很好卖!有位年青画家对我说,他一口气读完了,很痛快!但有另一位毕加索的崇拜者(画家),看后有种不满情绪!

另:作品彩照后注有题目、尺寸、材料、收藏等。

3010-2 吕澎 1991-03-19 吕澎→毛旭辉 创建于2009/11/19 校程:0

大毛:问好!

  1. 寄去《艺术·市场》1期。本来早就该出,印刷拖了时间。去信只谈两件事:
    我拟在第6期推出毛旭辉。故请你照“王广义”模式写一篇文章。A.字数在3千以内。提问另页。请在收到信后从速写好寄来;B.同时寄一张横构图的代表作用于封面。另寄三张黑白,构图不论,但一定要有代表性。C.注意尺寸、时间、材料、收藏。黑白照片我处已有。
  1. 画册仍按计划进行。片子质量要好,可用反转彩色替代。

提问:

1. 在中国艺术市场领域里,似乎有一个“西南地区”的概念,你以为这个概念如何?

2.你认为卖出你的作品意味着设么?

3.你对中国艺术市场的建立有什么看法?目前你了解中国哪些画廊?它们经营水平如何?

4.你认为什么类型倾向的作品应卖更高的价钱?

5、你认为金钱对艺术家意味着什么?

6、你对目前一些西方画廊来中国寻画有何看法?

7、能谈谈你的作品被收藏的情况吗?

注意:语言随便一些,就像谈话。你自己也可以设问,总之,3000字以内。
现在就等张培力的材料了(易丹撰写)。

下面是闲谈:

我们四处奔波,其目的可以想象,10年之后就可以看到成效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成效。

《艺术·市场》从4期开始改版,提高质量和分量,盼望提出意见。由于经济困难,弄不好会停刊,故望从2期始,诸君能以购买形式支持《市场》。

希望听到你们的意见。

问小津好。

吕澎 1991.03.19

3010-3 吕澎 1991-04-04 吕澎→毛旭辉 创建于2009/11/19 校程:0

大毛:问好!

我刚从北京等地回来,立即就给你回信。

已收到你寄来的材料,文章写得很好,片子质量也不错,总之,等着见书吧。
《艺术·市场》得到的反映极好,唯有文化官员对“前卫”有些不快。但这也无法,我们不干这个,就无意义了。何况我们以前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还需要新的前卫。你会看到从4期以后刊物的新形象,会办得很好的。关于买书,你可以直接与出版社邮购部联系(刊物上已注明),具体地址也就是出版社的地址。现在一期几乎完了,你还可以去信试一试。二期4月份就出了,可以提前马上寄钱去。(或订全年)

“批斗会”没有开,我去长沙没碰上他,他母亲动手术回家了,等他回来,我已去北京了。我大概知道了一些批斗会的精神,下次有空,好好批斗一次。我们的灵魂只有在自我的批斗中得以拯救。

至此

问小津好。

吕澎 1991.4.4

3011 吕澎 1991-10-16 毛旭辉→吕澎 创建于2009/11/19 校程:0

吕澎兄:近好!

从成都到重庆呆了10天。晓津顺利完成了拍片计划,我除了做些必要的协助之外,主要是探访多位哥们,看了他们的近作和王林主持的资料展[ 指王林策划主持的《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资料展》,1991年开始至1999年止,先后举办6次。]的图片。多地精英均有所展示。现他已收到七十多人的材料,说起来够丰富的。我个人对湖北、上海和北京的一些作品有比较好的印象。其它地区较平。西南的情况,我们自家就不摆了。刚儿、永青的近作颇有气势和变化。杨述[ 杨述(1965- ),出生于重庆。198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也不错,有爆发力。没有看到王毅的新作。期间与王林和哥们讨论了许多问题,主要的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况,以及它与世界的关系。觉得首先是整体生效的问题,中国的艺术家要想在世界平台上领略风骚,首先是将“底子” 做好,个体艺术家的凸现,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文化背景,而这个背景就是建立在中国的本土上,否则这个背景不存在的话,所有个人的努力在海外只是一些来路不明的偶然现象,很难发生实质性的效果,没有人会认真看待你的。另外也涉及到市场生效的话题,我尽可能地复述了你的一些观点,从总体上看没有较大分歧,但一致认为生效应是历史(文化)生效和市场价格生效这两者统一的问题。但客观上,这两者要做到完美和同步是困难的,所以一致认为老兄你所做的事,办《艺术市场》,以及与一些老板挂钩,建构一些收藏和参与文化事业的项目是很有意义的。但关键看如何合作,实际是共同生效的问题。如何平衡艺术家、理论家、中间人、老板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其中的某个环节考虑不到,事情就会受阻。不过这个问题已经被提出来了,离解决它就只是个时间问题。

此次成都之行,关于市场和生效,听了老兄的许多看法,很有启发。当然当我们之间具体要合作起来,肯定还有许多问题,比如出书一事,稍后我将单独来谈。这次在成都,受到成都哥们和老兄以及夫人的热情款待,我代表晓津表示衷心感谢,请转告春芽,对于他在处理哥们关系上的一些问题表示出的宽容态度,我表示敬意。并代我向他问好!

问全家好!

大毛 1991.10.16

吕兄:

关于出书一事有些问题,我陈述以下。

  1. 想知道出来了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包括书的档次、印刷质量、数量、彩色和黑白的安排、页码、字样、装帧等。越具体越好。估计要多少费用。
  1. 到目前为止,我仍认为我承担的画幅过多,从85年到90年的所有代表作尽在其中。我本人心理负担过重,一方面为今后展览考虑,我迄今还没有办过一次个人展览,这些作品很多都还没有面世。这对于艺术家来说很重要。于是我想画幅最好缩减在15幅内考虑。至于公司有意思在画册出版时,举办我的展览,这些都须在事前谈好,或者说公司将以其它形式来做一些补偿,也需事前办好。
  1. 至于我为出画册承担的这些作品,我个人还将保留哪些权利?
  1. 画册的出版权归何人、何公司?我个人认为,艺术家实质上是一个投资者,他对版权将拥有哪些权利?
  1. 我想知道,公司将如何处置他们收到的作品,对于这些作品他们有些什么打算和设想?

以上是目前我的初步看法,供你和公司考虑。我认为这事要么干好,要么就不急于干。希望听到你的意见。

公事暂时打住!

大毛 1991.10.16

3011-2 吕澎 1991-10-25 吕澎→毛旭辉 创建于2009/11/19 校程:0

大毛:问好!

我刚从湛江回来,看到了你的信。我根据你的提问,一一作个简要的回答。

  1. 书应该是16开本,96页,封面用200多克的卡纸,铜版纸128克,彩色30-40,黑白30-40,照片5张左右。印2000册,约需40000-45000元人民币。出来的效果超过漓江出版的那一套画册。(只是页码少一些)
  1. 画幅20,你认为承担太多,诸种理由均可理解,只是我们面临的事一个培养国内画商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倘若不这样,事情就难办。事实上,并非公司想为艺术家出画册,而是我在进行强迫性的工作,所以干起来是非常吃力的。目前看来,一下难以谈好。咱们再找新的机会,以便能既满足公司要求,又让艺术家满意。
  1. 如果画已交给公司(倘若出版了画册的话),按合同(倘若签了的话)艺术家就只拥有作品的创作权,至于版权(即反复发表),由双方协商,一般说来,多多发表是好事而无甚坏事,故通常这个问题并不严重。
  1. 画册的版权页由双方协商。就我所看到的国外所有艺术家的画册而言,画册的版权属于出版社或写作该书的作者。而没有艺术家。因为画册只涉及到著作权与出版。而在中国,这类问题意义不大,因为画册发行量极少(尤其是中国现代艺术),再版的可能性不大,即便再版,也涉及到重新投资印刷等。
  1. 公司如收藏这些作品,肯定是寻找机会展览、发表、宣传,也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出卖,至于具体打算如何,实际上,许多艺术公司(我不仅在说服一家、二家公司,而是许多家)的计划于运作都听我的安排,它们只是出钱当老板,而我则充当一个说服者、顾问(我认为今天干这类事最麻烦,最累,也最难以让人理解)。

总的说来,正如你所说:“这事要么干好,要么就不急于干。”所以,当双方的意见还不十分统一时,我认为可暂时放一放,待条件非常成熟时,我们就抓紧工作。

以上是回答你来信的提问。

此次出差湛江,乘机谈了两本书并拟定了一个写作计划,打算在半年内写一本书,该书出版之后,肯定会引发极大的争议或反感。

好!

回你的信我是放在第一。现在我又开始回另一个哥们的信了。

希望及时通气。

问小津好!

吕澎 1991.10.25

3012 吕澎 1991-11-02 毛旭辉→吕澎 创建于2009/11/19 校程:0

吕兄:近好!

收到来信,知道了你的一些看法。以下还有些问题继续讨论。

  1. 书是否应包括90年下半年——91年的部分重要作品。这期间有两个内容:㈠“有拱门的家长图”4幅;㈡“有钟形的家长图”现已完成三幅。这些作品大部我已拍成135反转片,效果是可以的。
  1. 现在就是是分为两个部分:㈠艺术家与公司的关系,这是解决印刷的费用;㈡艺术家与你和出版社的关系,这关乎到印刷出版的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吗?如果是这样,下面分别谈。
  1. 与公司的关系问题,我以为15幅代表作品足够解决这些印刷所需费用了。我所说的能够解决是公司应该认识到这些作品的价值,这些作品是我创作生涯的两段历史性产物,不会再有了。我这类艺术家,每一批作品就是一段不可重复的历史,它与行画家、国画家有本质的区别。它不是那种可以成批生产的消费性作品,就是说,它一旦创造出来就不会再有了。这种不可重复性就是艺术与行画的根本性区别。希望公司能看到这一点。否则在我们这些艺术家身上投资图个什么呢?
  1. 关于出版方面,我关心是书的质量、装帧和设计,我想知道是谁在负责这些问题,另外,书一旦投入印刷,我们何时能见到?我能得到多少本?以上这些出版问题现在是你和出版社(是哪家出版社)在全权负责吗?!
  1. 我想再次强调艺术家对其作品的展览权。作品一旦属于公司,作者本人应有相应的展览权,是通过借或什么方式?因为国内外一些重要的展览正在酝酿之中,如果一些重要作品属于公司,艺术家丧失其展览的权力,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不知你和公司对此作何考虑?!

公事再次打住!

代问家人好!

大毛 19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