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每天阳光灿烂,蓝天却几乎没有白云,海水有些蓝,漆成黑色的贡多拉一溜的停靠在码头边,船头整齐的像鳍一样的金属齿在阳光下不时晃着眼睛。圣马可广场上有很多小车摊点,兜售着带着浓浓威尼斯风味的物品,最引人(游人)注目的当然是面目,大的小的,金属的陶瓷的,绚丽的羽毛装饰着艳丽的面具,海面上飘摇的贡多拉,顿时,似乎回到了那个古老的世纪:威尼斯贵族的夫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带着美丽而独特的面具,欠身坐在窄细长的贡多拉上,一手撑一把小小的遮阳伞,一手轻握一把羽毛扇,含笑的眉眼在面具下带来无限的遐想。圣马可广场上的鸽子在游人间飞来飞去,甚至会落在你的身上。
这边一片喧嚣热闹,而10分钟船程的小岛 san servolo却是另一番景色。安静是这里最大的特点。小岛不大,一座学校占据了整个岛——威尼斯国际大学。每天学校会有学生交流上课也会有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来这边做活动。悄悄的,这里来了很多中国人。是的,马上就是6月了,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双年展就要开幕了,而这里,这座安静的小岛上正在布置着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特别机构邀请展。这个展览由威尼斯国际大学(Venic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VIU”),青城山·当代美术馆群(Institutions of Chinart),上海当代艺术馆(ShanghaiMOCA)共同主办,由中国艺术史家吕澎和意大利批评家奥里瓦共同担当策展人。展览的名字很有故事性:给马可波罗的礼物(a gift to Marco Polo)。说到中国和意大利,马可波罗是无法避开的一个人。尽管他的《游记》被人怀疑,但他带来的影响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确实是不容忽视的。既然在意大利,就送给马可波罗一份礼物吧。展览的艺术家:张晓刚、何多苓、周春芽、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张培力、吴山专、Inga Svala Thorsdottir(冰岛女艺术家)、叶放分别用自己的经验去自由发挥,去完成送给马可波罗的礼物。
张晓刚带来了3幅不锈钢作品。作品被小心的挂在这座古老的建筑中,指南针、望远镜、蜡烛和不同翻译的《马可波罗游记》,驻足的人们仔细的阅读他们可辨识的文字,也许他们也会像艺术家一样在思考自己与这位古人的关系:how to become Marco Polo?。周春芽的绿狗很惹人喜欢,从一开封就引起人们的围观。某一天更是“遭”到了一群进岛的小孩子的“强抱”。周春芽看到这个景象应该会很开心吧。何多苓的园林有些色情,但更有一种伤感。其对面则是岳敏君的迷宫。迷宫中的中国传统园林图像来自齐白石、徐悲鸿等画家,岳敏君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帮这些从来没有参加过类似威尼斯双年展的国际展览的艺术家圆一个虚幻的梦。也许这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荒唐的交融,但是又是现实、理性的。方力钧的雕塑很受欢迎,小人还没有安装完就已经被人顺手牵羊了。也许小人的丢失不在他的预料之中,但是这个丢失似乎又成为了他作品的一部分——不确定性和可消散性。
王广义将12幅烧毁的圆明园的设计稿摆放在10吨建筑灰土中,想要还原一种“现场”。威尼斯有个圣马可广场,杭州有个威尼斯水城。圆明园是一个山寨作品,这个“威尼斯水城”也是山寨作品,是地产商的山寨作品。马可波罗去过杭州,而今张培力将这个真实的景观提供给马可波罗。而那个充气的塔又是一个山寨的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