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历史开始于晚清。而早在16世纪,中国开始就陆续受到到欧洲艺术的影响,直至19世纪,西方艺术(欧美)在中国沿海城市已经十分常见。1840年的鸦片战争虽然是一个涉及东西方政治和贸易冲突的时间刻度,可是,之后的五口通常事实上更进一步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影响、沟通与发展。接着,1895年的甲午战争导致中国年轻学子带着民族复兴的愿望开始向日本学习;1911年的辛亥革命更是让中国年轻人有条件前往欧洲直接了解西方世界,掌握西方文明的知识。从1900年到2000年的一百年,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急速和深刻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国家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方面的变化有着惊人的联系。
基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大量的年轻艺术学子留学欧洲,并引进了从写实到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欧洲现代艺术艺术。1929年民国政府的第一届全国美展,不仅展示了这个时期新艺术的阶段性成果,还推动了西方美术在中国的教育和传播。尽管徐悲鸿与徐志摩之间的“二徐之争”在学术上不乏尖锐,但是,不同流派与风格的共存,表明了这个时期美术领域的丰富性和与世界美术发展的联系,欧风习习,百花齐放,唤起了中国观众视觉方式和审美观念的转变。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救国图存”成为中国人民的当务之急。因此,艺术也开始参与到服务于抗战的需要中,成为鼓舞和激发人们走向前线支持抗战的精神武器。
1949年之后,中共获得国家政权。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构成了这个国家的基本文艺标准。在1966年之前,美术参加到了这个国家的历次社会与思想改造的运动中,主题大多是歌颂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工人、农民和普通群众成为艺术的主角,工农兵既是学习对象也是服务对象。在“改造中国画”和向苏联学习的过程中,写实风格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但是,在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相对温和的时期,不少艺术家也完成了符合艺术与生活规律并具有个人特色的绘画作品。
在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绘画艺术成为特殊的政治工具,艺术家们在一个政治斗争激烈的历史时期所完成的作品构成了人们所说的“红色经典”。在“文革”时期,艺术标准被限于“红光亮”和“高大全”的范围内,这导致了十年文革特殊的艺术风格与形式。毛泽东作为领袖被给与充分的表现与歌颂,领袖出现在工厂、农村以及任何公共场所,同时,工农兵则更为突出地成为时代的主要英雄人物。尽管“文革美术”随着“文革”的结束而结束,但是,作为特定时期的图像、风格和文献,这个时期的艺术成为人们了解、研究这段历史的宝贵遗产。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变了之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空气,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工作重心,党对“文革”以及之前的历史有了非常清楚的政治评价,同时,中国对世界的大门再次打开,这样,人们在争鸣与讨论中获得了思想的解放。隐藏的人性渐渐复苏,自由的精神开始再现,老一辈艺术家和年轻的艺术家拥有了尽可能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社会与政治条件,温情与真实回到了艺术界。先是星星点点,自由的团体,个人的展览,之后就是美术运动,以及现代艺术的充分发展。从“星星美展”和“伤痕美术”直至1985年开始的“85’美术运动”构成了改革开放在美术领域里重要的历史景观。
1992年之后,中国的市场经济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中,艺术领域呈现出更加丰富和复杂的面貌。最初是“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的潮流,之后,这两股潮流就在市场经济和西方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下,演变成当代艺术的宏大“交响”。很快,个人风格和自主的世界观代替了潮流,同时,传统的资源明显获得了当代艺术家的认真关注和借用。全球化的历史空间使中国艺术家对世界各国艺术的历史有了充分的了解,一个更加自信和符合自身文明传统的艺术时期开始了。
“百年艺程”再现了上述一百年的美术历史的基本轮廓,这对于很少见到20世纪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的重庆观众,尤其是希望进一步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学生和老师来说,不失为一个十分宝贵的机会。龙美术馆的收藏显露出壮观,这不仅表现在规模和数量上,更反映在收藏的结构和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完整性上。基于此,展览的成功是预料之中的。
祝贺龙美术馆重庆馆的开幕!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