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中国开始建立艺术市场,你最早介入,当时是什么契机进入这个领域?
直至91年底,国内艺术市场的空气仍然很稀薄,那个时候,将艺术品视为可以作商品交换的仅仅限于行画与工艺美术品。在具有创新倾向的前卫艺术领域,市场是谈不上的。记得我写过一篇文章《艺术走向市场》,发表在《江苏画刊》杂志上,当时的编辑李建国告述我说,有很多读者写信到编辑部,反对我的文章的观点,认为是不是这个作者想钱想疯了。事实上,那个时期,人们对将艺术品放入市场中去交换是难以接受的,因为艺术品是一种精神产品,如果将其作为商品,是不是就贬低了艺术品真正的价值。当然,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当年反对市场的人(包括一些批评家)现在已经市场得很疯狂了。
尽管人们对我搞的92年的广州双年展更多的是从市场着眼,事实上,这次展览的初衷根本不是为了市场,而是希望通过市场的“语言”或者“逻辑”来使前卫艺术重新出场。自从1989年的政治风波后,前卫艺术一直处于休眠状态,我们必须寻找一个合法的条件让前卫艺术生存下来,而市场正是一个在当时可以使前卫艺术合法的空间,这样,我们就事实上进入了市场。艺术开始从一种复杂的意识形态空间进入了另一个全然陌生的领域,而1992年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市场的合法性就更加成为年底广州双年展的基础,自然也就成为艺术市场开始的诱因。1992年,我们是在似乎明白似乎又含混的心理状态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标志似乎可以用“市场”来表示。
后来的发展如何?中国艺术市场一直是遵循正规化道路吗?
正如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样,所谓“正规化道路”似乎是没有的。中国的情况是如此地特殊,以至我们很难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作评估,太多的人与企业在经济上的成功依赖着初期的不法行为,依赖着不公平不公正的钱权交易。至于艺术市场,尽管交易非常频繁,但是似乎我们很难说得上“正规化”,私下交易的不规则性或者“黑暗”是很容易普遍和可以理解的。艺术品作为商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没有“正规化”价格参照标准,它事实上是一个永远可以反复填写的空白票据,所以,艺术市场的魅力与恐怖都在这里。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艺术市场的面上交易只有画廊、博览会和拍卖行,艺术市场的交易还没有更多的创新交易方式。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们有了艺术交易的创新工具,如象金融创新那样,我们的艺术市场就会跃升新的阶段。
目前的艺术市场是一个什么状态?国际资本开始进入了吗?中国艺术市场在什么方面吸引国际资本?
很难说目前中国的艺术市场是个什么样的状态。至于国际资本的进入,我想“国际资本”这个词过分严肃,我们究竟看到了国外的谁、哪个机构用大规模的资金投资中国艺术品?国外机构与个人对中国艺术品的购买所使用的钱,还不如一个中国小的房地产老板在一个项目上的广告投入。其实,我们从根本上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国外资本而应该是国内资本。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机构购买中国当代艺术品有着非常特殊的政治、社会方面的历史原因。如果我们将整个90年代国外购买中国当代艺术品所花费的金钱相加,我想不会超出中国一个小型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可怜得很。少数艺术家的确得救了,大多数艺术家还处在挣扎与焦虑之中。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艺术展象个自由市场的原因。
简单说来,中国的当代艺术对国外资本可能会有更多的吸引力,至于古董工艺之类,那从来都有市场。
艺术家的创作在目前来讲是否受制于艺术市场的牵引?
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个市场不简单是地摊问题,也不简单是画廊问题,当然也不简单是拍卖行的问题。我想,今天的市场已经包含着趣味倾向这个特殊性。一个收藏家,他有着自己的判断与趣味标准,也许他的判断与趣味颇有价值,他所导致的市场方向很难说仅仅是金钱问题。事实上,市场的影响是互动的,“高级”的对“低级”的也会发生干扰。关键是需求源,一个有文化与艺术价值的需求源,就会通过市场的方式唤起更多有价值的艺术的产生,这个时候,艺术家的创作受其影响也没有什么不好。至于风格与样式问题,材料问题等等,那真是说不清楚的事情。不过,见风驶舵,保持样式的稳定是目前一个普遍的现象,对此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评价。
在艺术市场中,最大的收益者是谁?买卖双方能达到平衡吗?
很难谈谁是最大的收益者,更多地是看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对自己的目的与实现程度的评估。一个很少卖出作品的艺术家,只要能够开始经常卖出自己的作品,就会感到收获或者成功;而一个已经卖出自己的作品并且市场很抢手的艺术家,他一定会设法去争取更高的价格和更为体面的场景,这样他也会感到颇有收益。至于“平衡”,成交就是平衡,不管交易的一方是否后悔,事实上就是平衡。市场的本质是根据供需关系确定游戏规则的,就市场面上而言,成交就是公平的。至于是否公正,那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因素。
在中国艺术家中,有普遍价位和特殊价位之分吗?哪一种媒介的艺术品流通得多,存在有中国符号的特殊性问题吗?在市场中起到什么作用?
没有“普遍价位和特殊价位之分”。“流通得多”的艺术品也许仍然是平面的、便于携带的那些,比如油画。至于是否“存在有中国符号的特殊性问题”,这个问题要复杂一些,市场的特点之一是那些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点的商品显然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符号”显然是中国产品的特征。这个情况与刚刚确定的第八届奥运会标志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人们对陌生与遥远的东西有着持续的兴趣,直至不再陌生或遥远而丧失兴趣为止。所以,这是个人类心理问题,如果我们去非洲某个国家参加活动,活动的标志是个中国印,反而没有了新鲜感。所谓文化交流,就是将自己熟悉的给那些不熟悉的人知道,如此而已。
中国艺术市场未来的前景如何?
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连政治生活都全面市场化利益化了,中国艺术怎么会不更加市场化呢?人类发展到今天居然在日常生活中彻底清除了形而上理想的空间,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当我们参加一个个PARTY或者一个个展览,看到一个个必要而面具似的笑脸时,还有什么像这样的现实能够说明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的事实?市场就是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它已经被打开了,就再也由不得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