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贺兰山下的建筑与时间
这些图片是在宁夏银川贺兰山下拍摄的。
当我们在谈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处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及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与内蒙古、甘肃、陕西等省区为邻的宁夏的时候,我们首先就会想到黄河的壮阔景象,以及其作为文明催化的渊源;当然我们也有主观地想像“大漠孤烟”似的带有英雄主义气质的感伤。
在中国自然区划中,宁夏跨东部季风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域,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过渡地带。东西相距约250公里。根据边界四端点的经纬度,疆域的地理坐标是:东经104°17'—109°39',北纬 35°14'-39°14'。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黄土地貌,以流水侵蚀为主;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
银川市位在宁夏省北方属于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中部,西依贺兰山,东临黄河,位于进入蒙古地区的门户。境内自然景观壮丽,人文历史遗迹丰富,具有大西北的沙漠风情,及回族的民族风采。自古以来即有「黄河百害,惟富一套」之说,黄河流经的银川平原土地肥沃、沟渠纵横、灌溉便利,引黄河灌溉已有2000年的历史,素有“塞上江南” 、“塞上鱼米之乡”之美称。
整个银川地区的自然风景秀丽,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整体呈现以沙漠、山川、河流及黄河为主的景观意象,主要的景点包含有:贺兰山保护区、岩画、拜寺双口塔、西夏王陵、玉皇阁、沙湖等。贺兰山山脉是银川的天然屏障,也是银川远古文明、游牧文化和西夏历史的重要自然载体。其中以贺兰山岩画和岳飞的《满江红》中的所描述到的与贺兰山有关的历史最为有名。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有一天,位于银川市西北方,距银川市区约37公里、贺兰山脉4.5公里,临眺贺兰山脉的金山乡成了十二为国内重要艺术家停留的地方,他们要为在这里规划的十二栋具备旅游、休闲、渡假功能的单体建筑做设计为贺兰山带来全新的人文境观。
从2003年12月11日开始的这次设计与建设活动被命名为“贺兰山房:艺术家的意志”,顾名思义,就是要尽可能展现艺术家的创造。尽管这些著名的画家从来没有设计过建筑,但是,人们知道,绘画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在艺术上是没有分家的。所以,艺术家们循着自然的特殊背景、历史的人文路线、社会的当下场景以及对人的独特感知,开始了极具创造性与挑战性的关于建筑设计的“意志工作”。经过了100天的时间,艺术家们设计的建筑出现在贺兰山下,她们成为贺兰山下永远的历史境观,供人们观赏。
艺术家毛同强生活在银川,他同样是十二位参与建筑设计的艺术家中的一员,所以,他有条件每天驱车到工地,观察建筑的建设情况。这样,他开始了对“贺兰山房”建设或者说“艺术家的意志”实现过程的记录。
无论怎样,在金山乡荒芜的土地上修建建筑,对于都市人来说,的确有些不可思议。灰色而荒芜的大地,黄黄的空气,干枯的植物,地里时而出现一些惊慌的野兔和蜥蜴,建设是一天一天地进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毛同强记录的场景都是几乎重复的荒凉之地,可是如果细心,我们可以看到多多少少的变化,有一些土堆出现了;若干天过去了,人们可以看到稀稀疏疏的钢筋;又过了数十天,十二栋建筑的结构出现了,到了一百天,这些“生长”出来的建筑已经成形。
引导人们观察这个过程并将这个过程的内在含义作思考,应该是艺术家毛同强的目的,那些完全不同于大都市建筑的房子的模样和未来一开始可能很单纯和枯燥,但是,只要运用脑筋,那些看上去多少有些重复的图像将产生复杂的想象。我们可以重新理解关于“时间”的含义。
哲学家加缪(Albert Carmus)提供了一个关于人类重复的神话寓言,引发人们对思考人类的“重复”有什么意义?今天的人并不一定去思考这个问题的结论。相反,当代思想的表述是:生命本身可以欣赏这样的反复,而不是面对这个“反复”不停地焦虑。所以,回答应该是:“这是一个有趣的风景。”于是,当我们面对艺术家的作品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观察到自然与存在逐渐变化的细节,观察到产生与消失,观察到在增加和减少的过程中的构成,时间成为艺术家图片的主题,建筑仅仅是时间的一个依托。
艺术家每天驱车100公里顶着酷暑来往于城市和工地,虽然如此浩大的拍摄工程让人吃惊,但是真正有意义的是图像和图像之间的关系构成的时间和历史的概念。那些在荒芜的沙地上的“生长”表明了一种流逝,当荒凉被人给破坏了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期待一个新的客观世界,这个世界似乎将给人以信心。但是,日复一日的“做功”是自然本身的特点,经过人为的建设,自然的表面上也许增加了什么或者改变了什么,而事实上,自然最终会将人工抛向荒芜。
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人们怎样使用,那些在100天里“生长”出来的建筑最后会成为荒芜中的废墟。可是,艺术家毛同强用1200张照片想表达的是:废墟是永恒的,所以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