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One

Preface to the First Volume of "Art Market"

《艺术·市场》第一辑前言

经过了十年的经济改革,中国以她特有的发展方式和速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其中,人们把注意力放在了能够反映作为人类一个部分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审美意识的艺术文化方面。在近十年中,中国艺术通过展览、出版物以及其他形式进一步影响了全世界,这也就正如西方艺术和其他外来文化以相应的形式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介绍和传播一样,东西方社会从来没有任何时候像今天这样交往频繁和相互施以影响,以致政治、经济、文化更不用说艺术的相互批判性地融合与渗透构成了人类的新的存在方式。在这样一个背景中,在一个只有用类似“经济化文化”这样的术语才能更准确地表述当代文化的时代里,中国当代艺术正以种种不成熟的形式和渠道进入世界“艺术工业”的大循环,尽管这一事实并未被更多的人敏锐地意识到。不过,正因为如此,一份引导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收藏家、画商、艺术经纪人、艺术出版商、中间人和艺术家对这种肯定有利于艺术发展的“进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参与的资料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我们知道,当代社会中的艺术面临一个区别于其他时代的情况,即它的价值不得不通过价格才能真正全面体现出来——尽管艺术的价值并不就是经济意义上的价格。就此看来,艺术品的买卖就成了艺术家和画商、画廊、美术馆更不用说艺术经纪人的工作同时生效并产生意义的基本前提或保证。在当今社会,一种缺乏“经济实证”的文化居然能够生效,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对于世界各国的美术馆、画廊、收藏家、经纪人、出版商来说,一件中国艺术品如何能够被肯定为自己的收藏品、投资对象或出版对象,这除了就近的权威和批评家、历史学家的鉴定以及学术文献外,一份切合一个特定民族文化历史和实际的资料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承认,不同艺术品因产生的不同背景而具有其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讲,不同艺术品自身的独特价值正好包含在这样的特殊性之中。因此,如果要收藏和购买一件中国艺术品,从中国批评家、理论家、艺术史家或考古学家那里获得相关的知识、意见和信息是十分有益的。《艺术·市场》的一个任务就在于:为世界各国画商、收藏家、艺术经纪人、画廊乃至出版商提供一份有关中国艺术和艺术家具有学术权威性的背景材料和信息,以便提请他们注意在世界艺术市场领域里的一个极有发展潜力的收藏方向和寻找准确的投资对象。

《艺术·市场》将有选择地介绍中国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与风格,提供中国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的背景与走向,并推出新一代具有创造力且富于潜力的艺术家。与此同时,《艺术·市场》试图为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实现流通提供涉及展览、出版以及其他艺术市场活动方面的帮助,使它的桥梁作用产生物理意义自然,中国艺术家也十分渴望了解世界艺术市场方面的信息,他们作为艺术品的生产者,无疑希望自己的作品价值得到广泛的承认,而这样的承认的意义应该是双重的,即文化的和经济的。因此,《艺术·市场》也会向中国艺术家大量介绍有关世界艺术市场方面的信息,世界各国的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和其他收藏、拍卖以及出版机构。

应该看到,虽然中国杰出艺术家以及优秀艺术品不乏其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应的艺术市场并未在中国建立起来。这就为中国艺术品的投资者、收藏家、艺术机构管理者乃至批评家提出了一个课题,即如何在中国建立一个能与国际艺术市场相适应但又能考虑到国情的艺术市场。《艺术·市场》将站在一个宏观而富于战略性的角度对这个课题展开研究与讨论,并欢迎任何关心这个课题的人参与我们的这项工作,因为这个课题的意义是超越国界的。

最后要说的是,《艺术·市场》欢迎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与合作,她的所有编辑人员都相信:没有这些意见、建议与合作,《艺术·市场》的意义与作用是值得怀疑的。

1991年1月

载《艺术·市场》第1辑,于1991年初正式出版。创办《艺术·市场》丛书一开始的想法与“市场”无关,只是由于朋友们希望有一个发表文章和作品的阵地,而在美术杂志不多的情况下,办一个类似杂志的丛书是有益的。此外,由于我在收集《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一书的资料时,发现许多从事现代艺术实验的朋友家境贫困,而媒介对他们的宣传又太少,所以,借用《艺术·市场》对他们宣传一下,我当时想,这也许能有助于他们的作品的销售,以便于他们有资金从事艺术实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创办《艺术·市场》的初衷只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策略意识。由于我们赞同的艺术语言在当时缺乏有力的权力体系的支持,因而从“市场”的角度来寻求现代艺术生态的培植是必要的。两年过去了,“市场”的叫卖声音甚嚣尘上,买卖成了主要的话题,艺术的声音十分微弱。这种现象不必怪罪市场经济活动本身,因为每个真正的艺术家是清楚他自己应该干什么的。这正所谓远处并非幡在动,唯心动则幡动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