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以后,后人来谈论、评判2011年在中国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展览和艺术创作。2011成都双年展和它所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趋势将会被反复提及。后人所关注的,是代表了21世纪崛起中的中国新的时代精神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艺术展览和创作,而不是两三百年来一成不变的、因袭守旧、维持现状的展览和创作。那种专注于文化传承的艺术,往往与两三百年前中国传统艺术的图式、风格无甚区别。没有新的精神面貌和追求,这样的艺术如何代表今天这个特殊的时代?
随着西风东渐和现代性的中国实践,中国艺术一直处在变革之中。中国近三十年来,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先后成为这个时代与时俱进艺术的关键词。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概念因其自身价值观的建构,势将减少变数、沉淀固化内涵。当下艺术、当前艺术、今日艺术、和现时艺术这些词虽然能有效地覆盖整个艺术生态,囊括所有正在发生的、进行时态的艺术创作的。但这个全景式的艺术生态并不纯粹。它受制于一个现代性、当代性与传统型、学院型、民间型和意识形态型艺术相互混合、并行作用的复杂语境。但是中国艺术生态的核心竞争力却来自强调自主创新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一种体现中国当下“这时代”之时代精神、着力于中国未来文化构建的艺术。2011成都双年展关注当下中国艺术的本土价值、现场价值,没有漠视的是现当代艺术与各种常态艺术并存的现实,也未遮蔽各种犬儒艺术、工具艺术、媚俗艺术的生猛丛林形态。之所以选择最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集群,是因为2011成都双年展推进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在中国传统文脉中的价值建构,而且全神贯注,精益求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成都作为一个国际田园都市的文化机遇,就在于中国城市化进程新的发展起点、发展目标。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当代文化在当今国际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其影响力也日益变得广泛而深刻。2011成都双年展的经验表明,当代艺术是中国文化自主创新的一个策源地、一个动力站。当代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强大的渗透力和辐射力,能够以无形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强有力地引导、影响、塑造有形的文化存在、文化现实。从而改变或提升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社会生活水平。
欧美当代艺术史表明,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艺术总是在不断流变、创新中成长。欧美当代艺术有其自身的文化演变逻辑,更有其自身推进、发展的根本性的文化动力,即在在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中不断超越具体问题、不断跨越既有边界。唯此,欧美当代艺术至今延续着蓬勃的原创活力。
无论水墨,还是油画、视频、新媒体,2011成都双年展推举的是中国艺术现实中的创新势头。这是一种融汇中西文化精神的自我实践、自主创新的势头,而不是那种一味效法高远古人、模仿欧美大牌的延续性艺术。那种缺乏创新精神和文化自觉的艺术创作,往往可以在中国和欧洲美术史传统中找到其形式、风格所追仿的范式、范例。那样的艺术家在作品材料、技巧、方法和形式上脱离不了模仿和借鉴机制,循规蹈矩,要么受限于意识形态的思维定势,要么受制于中外传统经典艺术的审美惯性和对国外现代艺术的各种路径依赖。尤其是部分体制内艺术家,他们在拴着保险绳、走进新时代的前提条件下,对全球化、市场化的艺术变革格局视若无睹,创作上持有维持现状的侥幸心理,意识上固守画种板块、机构板块、地缘板块的既往文化教条和局部利益链条。而艺术家的艺术生命恰恰就在于不断创新、不断自我突破。因此,部分体制内艺术家与追求体制外生存和国际化战略的中青年艺术家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
以1990年代至今的中国油画创作趋势为例。一些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不但使用了批判的武器,也进行了对武器的批判。通过不断尝试和认知各种艺术媒介、方法,他们往往是在厘清了“法无定法”的问题以后,重新出发来画油画的。他们都面对了油画观念更新之后的一个新的状态。这种纠结与自由同在的状态鼓励了许多中国艺术家。他们不是把绘画视为一种工具,而是看作一个演化中的文化形态,甚至是自己的一种艺术功能化创新的试验场。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中,绘画除了审美功能以外,还有装饰、教育、娱乐、心理疗伤得功能,甚至有认知事物、认知世界等等功能。因此,油画不断被开发、创新,边界扩容,疆界打破,都是情理中的事。中国油画的观念不再像二十年以前那样僵硬、囿于窠臼了,现在变得宽泛的多,给艺术家带来的个性自由和创作上的精神自由也更多。一些欧美评论者认为,中国当代油画不再是欧洲油画的模仿者、或一种被输入的亚文化,而是中国艺术家在拿来主义之后一个自主创新。中国当代艺术也不是一个山寨版的大本营,而是中国文化乃至全球文化主体性建构的一个现场变电站。
2011成都双年展以“溪山清远”的主题,确实表现出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更为沉潜、长远的城市文化推进大趋势。“溪山清远”是当代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更是接续中国文人画传统价值、激活中国艺术精神的当代视觉形式的一次有机整合。。中国当代艺术的特点是兼容并蓄,不但善于借鉴、移植和学习,而且也擅长改良、转换和自主创新。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呈现为一种多元并存的开放性艺术生态。中国既有欧美舶来的从古典艺术到现当代艺术的一整套技艺、方法、形式规范、乃至艺术标准;又有一个复合、交织着现当代价值观却又合乎中国国情的本土艺术体系,迥异于欧美;同时,还存有一种仍很强势的、混合着各种中国传统艺术力量的现实遗存。中国的艺术家不得不面对当代艺术的全球语境以及复杂、微妙的中国生态。许多原则性文化问题时时横在面前,让人无可回避。究竟是先从中国出发,再参与全球语境?还是反其道而行之?中体西用为先?还是西体中用为先?中国艺术家所面临的两难选择,也有可能变成双重机遇。在开放环境中,中国艺术家历经近30年当代艺术的实践磨练和经验积累,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变革的自觉和自信。他们越来越自由的心态,既超越了先后优势之辩,又打破了夷夏、中西之防,从当代艺术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的各种边界突围而出。
当前,全球当代艺术逐渐裹足不前的语境下,“溪山清远”的美学态度和立场,迥异于国际消费社会、景观社会的艺术流行趣味,却有效指点了全球当代文化多元发展的新路径。艺术家的诉求并不固守地缘文化和民族主义的价值边界,而是从中国现场出发、把自身文化逻辑和自主创新空间导入国际文化格局,从而回应并影响世界文化变革的进程。2011成都双年展既给了艺术家一个真正的通往文化未来的出发点,又给了他们一个真正的中国式国际平台,让他们向全球展示当代艺术自主创新的中国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