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关心中国艺术,尤其是关心今天的中国艺术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期望并正在发生的美术馆时代,考虑到这个国家的旧体制继续存在、市场经济却迅速地在发展以及民营或私营美术馆的急剧增加并形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力,这也的确是一个新兴美术馆不断产生的时代,一个随之而来问题层出不穷以致出现不断失败还面临一个个危机的时代,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上河美术馆、东宇美术馆以及泰达美术馆,到今天的今日美术馆、龙美术馆以及其他民营或私营美术馆,几乎没有一个美术馆没有遭遇过不同方面的困境与问题,直到今天,中国美术馆(无论是国家、政府、地方还是民营或私营)的困境与问题始终是阻碍艺术事业发展的问题焦点。
长期以来,“美术馆”三个字似乎是一个表述常识的没有争议的词汇,这个国家的不同城市都有不同大小与规模的美术馆,可是,艺术界的人们基于中国三十多年改革的经验,基于他们时常参观欧美各个城市的美术馆,基于他们良好的愿望以及他们的理性常识,也许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成熟的美术馆爱好者与专业者对今天的中国美术馆有太多的满意:他们仍然很少看到具有历史价值的展览,仍然很少感受到展览中经过智慧与教养布置的空间,仍然少有听到关于艺术与历史的讲授,仍然很难买到他们需要的展览文献,他们在粗制滥造的展览与多少具有学术价值的展览之间徘徊,在人头攒动的开幕式与不见观众的空间的强烈对比中迷惑,相信直到今天,我们的美术馆仍然没有给予观众提供艺术与历史的系统知识,那些不连贯的、缺乏系统定位而受到偶然性与客观性影响的展览之间,缺乏一种文明的内在联系。
人们对改革开放之前的美术馆几乎没有什么记忆,除了一些具有宣传与政治功能的事件记录外,真正的美术馆并不存在:没有专业而科学的管理制度、没有基本意义上的学术策划,没有对公众的艺术知识教育,没有符合艺术史意义的收藏,几乎也没有什么值得保留的展览记录。最为具有耻辱性的是,象征国家意识形态的中国美术馆,直到今天也还要通过场租收费来安排展览,根据领导的意志去准备“学术”,按照体制的惯性去判断收藏。各个城市的美术馆即便从空间的商业出租中恢复到用于展览,或者重建新的美术空间,也没有看到任何专业上的起色——在这方面远远不如民间或私营美术馆。如果有什么“专业的”学习班与培训活动,那些来自旧体制的馆长与负责人讨论得更多的也仅仅是财政拨款以及工资级别之类的问题,他们对展览的内容、主题,展览的空间设计、灯光安排,展览的图录更不用说展签之类的工作,几乎没有太多的兴趣,对专业的系统要求更是不知所以。
的确,美术馆事业的空气越来越浓厚的真正原因是市场经济发展导致的社会需求的变化,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新的目标。最为重要的是,正是民间的力量,开始真正推动着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发展,资金的多少的确是个问题,可是,民营美术馆的产生向人们提出了新的制度挑战,究竟如何才能够保证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艺术机构得到永续的发展?一个展览所收到的信息反馈与美术馆的赞助人的目的有关,因此,究竟什么样的展览才能够印证社会对赞助人的真正预期?展览具有专业性与学术性,那么,究竟怎样的一个展览可以传递出人类通过艺术家以及相关艺术参与者的创造性及其可以永续传承的智慧?这类涉及美术馆文明性质的问题太多太多,此处不一而足。的确,关于美术馆的一切问题,都需要我们从实践与理论上给予论证与解决,这真是关系到我们这个民族的文明建设问题。
蓝庆伟从2011年开始参与成都当代美术馆的管理。在实践中,他将涉及美术馆经营管理的问题不断进行总结。与那些关于美术馆的理想和一般理论著作不同,蓝庆伟以艺术史为基础,以实践经验为依据,他在书中试图通过对具体问题与经验的讨论和总结,来描述一个美术馆究竟该如何来运行。最为富于特点的是,蓝庆伟所讨论的问题不仅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且也是中国特殊体制下的实践问题,是涉及到不少不能对国外概念与经验做生搬硬套的具体问题。蓝庆伟在书中的很多文字是他在美术馆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完成的,这意味着那些被描述和强调的问题具有非常明显的实践性,具有特殊的国情角度和制度背景,因此,尽管人们可以阅读到大量涉及美术馆的一般著作,可是,如果要应对在中国不同城市的美术馆的经营管理,是需要蓝庆伟这样的经验传授与交流的。
中国的确已经进入到了网络时代,新媒体的确能够帮助我们从另外的路径去了解人类的艺术与历史,艺术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过,中国的美术馆事业才刚刚开始,这个事业不是重复西方,而是基础性的补课,是重新建设自己的文明的最初的步骤——尽管蔡元培等先贤长辈们早在差不多一百年前就在提醒。从专业性与历史性来看中国今天的美术馆事业,今天的工作不过是将中国美术馆事业这片白纸刚刚铺开,还等待着我们以及后来的人书写,以为我们的美术馆事业已经蓬蓬勃勃发展了,或者以为人类新的技术可以代替美术馆的基本功能的看法,都是片面与幼稚的。点点滴滴的工作正是中国美术馆事业所需要的,蓝庆伟的书是点点滴滴的经验与思考,他的文字没有鸿篇大论,却能够在中国美术馆事业刚刚起步的过程中,给予读者以启发,并影响到美术馆事业参与者的工作。在今天这个乱糟糟的世道,有了这点作用,已经功莫大焉。
是为序!
2015年4月6日星期一